发布时间:2025-03-17 02:02:17 文章作者:知网小编 文章来源:本站首发
在采访中,也有研究生向记者表达了对于学术不端的痛恨。 “无论如何,学术造假都是不能原谅的。 学术研究允许失败,但绝不能造假,因为这是一个研究者的底线。 ”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张红伟说。
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,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,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。 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: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。 这类错误难以避免,也难以觉察,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,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,不该受到谴责。
针对学术不端问题,课题组的建议之一是,在对腐败问题保持高压态势的背景下,学术界对于自身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也要敢于“亮剑”,以“零容忍”态度查处各类学术不端问题。 反腐败研究专家也建议,治理学术不端现象,应在相关国家法律中写入关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条文,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惩处办法。
这类错误本来可以避免,是不应该发生的,但是犯错者并无恶意,是无心造成的,属于“诚实的失误”。 犯错者应该为其失误受到批评、承担责任,但是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,并没有违背学术道德。 还有一类是学术不端行为。 这类错误本来也可以避免,但是肇事者有意让它发生了,存在主观恶意,违背了学术道德,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,乃至被追究法律责任。